《国能安庆电厂扩建50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批前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厅拟对《国能安庆电厂扩建500千伏送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作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本公示发布后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于公示期内将书面意见反馈至省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处。
联系电话:0551-62376698
监督电话:0551-62376172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怀宁路1766号(230071)
项目名称:国能安庆电厂扩建500千伏送出工程
建设地点:安徽省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迎江区
建设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核工业二七〇研究所
建设项目概况:
(1)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扩建500kV出线2回至安庆电厂三期,500kV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一字型布置,其中1回接入西起第3串与前期涓桥II线组成1个完整串;另外1回接入西起第4串,与远期2号主变进线配串,新建1个不完整串;本期装设3台断路器。
(二)安庆电厂三期安庆四500kV线路工程:新建500kV同塔双回线路长度7.6km,其中安庆电厂三期~安庆四500kV线路新建段新建线路路径长度为3km,安庆电厂二期~安庆四500kV线路还建段新建线路路径长度为4.6km。拆除原安庆电厂二期~安庆四双回500kV线路长度0.2km。本工程共新建铁塔25基,共拆除2基杆塔。全线采用同塔双回架设。
主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
一、施工期环境影响
(一)生态影响
本项目对各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临时占地、永久占地、施工活动及工程运行带来的影响。本工程临时占地主要包括新建塔基施工场地、拆除杆塔施工场地、牵张场、跨越场、施 工临时道路等。本工程总占地面积 4.36hm2,其中永久占地面积 0.69hm2,临时占地面积 3.67hm2。 永久占地主要为塔基占地,临时占地主要为新建杆塔施工临时占地、拆除杆塔施工临时占地、 牵张跨越场地、临时施工便道等。本项目的建设对周边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植物资源、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轻微、有限,在采取必要的、具有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措施后,本项目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能够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
(2)水环境
1、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安庆四500kV变电站内设置有化粪池,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已有的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本次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位置并在间隔带内增加相应的电气设备,施工量较小,施工过程中采用成品的商砼,基本无废水排放。因此,安庆四500kV变电站扩建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不会对附近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2、安庆电厂三期安庆四500kV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施工期水污染源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本次新建线路工程施工期采取如下水环境染防治措施:
(1)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利用站内现有化粪池处理后,定期清理,不外排。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居住,产生的少量生活污水排入居住点的化粪池中,利用当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不会影响当地地表水环境。
(2)本工程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不在施工现场拌和混凝土。施工单位设置移动式油处理装置,施工机械清洗油污水处理后浮油回收使用,不排入附近水体。架空输电线路塔基基础开挖时在施工场地内设置沉砂池,灌注桩基础开挖产生的泥浆在沉砂池进行沉淀后,清水回用于基础养护或者洒水降尘。
(3)输电线路在邻近水体周边施工时,为避免项目对附近水体的影响,本评价提出以下施工防治措施:
①合理安排施工期,塔基基础施工期选择在枯水期进行,避开雨季、雨天;基础施工过程中在塔基施工范围内布设围挡,严格控制施工作业范围,材料堆放场及临时堆土场等控制在施工作业范围内,不得随意扩大,减少对河、湖两岸的不利影响;
②塔基施工场地应将临时占地布置在远离河道一侧,尽量缩小施工作业范围;
③邻近水体灌注桩基础施工时采用一体化成品泥浆沉淀池,泥浆沉淀池设置要远离邻近水体一侧,经沉淀池处理后的上清液优先回用于新泥浆配制或场地抑尘洒水;施工期需在塔基四周布设临时排水沟,排水沟末端需设置临时沉砂池,避免因雨水冲刷对邻近水体造成污染,且能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经沉淀后的清水可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
④邻近水体塔基基础施工时优化施工工艺与方法,建议采用铁桶、钢板等无土围堰的施工工艺,减少水体污染。
⑤禁止在河道漫滩范围内设置土质泥浆沉淀池,避免因浆沉淀池的基础开挖、渗水等对邻近水体造成污染;
(4)塔基基础施工结束后不能完全回填的少量土石方及灌注桩基础施工产生的少量钻渣、泥浆等余方外运用作城市综合利用,基础余方不在塔基下堆存,对塔基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并恢复原有场地标高,避免雨季、汛期因雨水或洪水的冲刷造成余方被冲入河流对水体造成大量悬浮物,从而污染水体。
(5)禁止将施工临时场地、牵张场等设置在河道漫滩范围内。工程施工材料运输优先利用现有道路,严禁在水体周边设置施工便道。
(6)文明施工要求
严禁漏油施工车辆和机械进入跨越水体附近,严禁在跨越水体附近清洗施工车辆和机械;杜绝在跨越水体附近施工时随意倾倒废物、排放废污水及乱丢乱弃各类垃圾,不能回填利用的弃渣全部及时清运并进行集中处置。
(三)声环境
1、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本次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主要扩建两回出线间隔,仅在站内预留位置建设,主要为站内 施工,声源集中在变电站围墙内活动。施工内容主要包括设备基础土方挖填、地基浇筑、设备安装、设备运输,产生的噪声具有间隔不连续特点,且施工主要限制在昼间进行。
施工中使用低噪声的施工方法、工艺和设备,控制设备噪声源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可能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昼间。合理布局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尽量远离噪声敏感建筑物。同时变电站现有围墙可对施工噪声传播进行有效阻隔、削弱。根据预测结果,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可以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施工期周边声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噪声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 1 类标准要求。
2、安庆电厂三期安庆四500kV线路工程
本工程架空输电线路主要施工活动包括材料运输、杆塔基础施工、杆塔组立、导线和避雷线的架设。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选择加工精度高、装配质量好的低噪声施工设备,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昼间。
(2)禁止午间、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因建筑施工工艺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提前向当地主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3)对局部临时使用的高噪声施工设备可临时采取装配式隔声屏障,可达到良好的隔声效果;
(4)闲置不用的设备应立即关闭,加强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保养,减少机械故障产生的噪声。
(5)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开噪声敏感区域和噪声敏感时段,禁止鸣笛;合理规划施工车辆行驶路线,设置牵张场等临时施工场地时,尽量选择远离居民区,降低施工期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影响。
在采取上述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后,输电线路老线路杆塔拆除及新建线路施工场界噪声排放能够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70dB(A)要求,塔基周边的声环境保护目标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功能区的限值要求。
(四)施工扬尘
1、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安庆四500kV变电站本期间隔扩建工程,在站内预留位置建设。本期扩建工程主要为电气设备基础及相应的电缆沟的土方挖填,开挖的工程量较小,施工期间通过采取苫盖、洒水等针对性的污染防治措施后,产生的扬尘影响将会很小,不会对附近的空气环境带来影响。
2、安庆电厂三期安庆四500kV线路工程
本工程为输电线路工程,施工期临时占地包括塔基施工临时占地、杆塔拆除临时占地、临时便道、牵张场等临时占地。为尽量减少施工期扬尘的大气环境影响,建议施工期采取如下扬尘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现场和物料运输的管理,管控料堆和渣土堆放,防治扬尘污染。
(2)施工过程中,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的土石方等应采用防尘布(网)进行苫盖,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
(3)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对裸露地面进行覆盖;暂时不能开工的建设用地超过三个月的,应当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
(4)施工现场禁止将包装物、可燃垃圾等固体废物就地焚烧。
(5)进出场地的车辆限制车速,场内道路、堆场及车辆进出道路应定时洒水,避免或减少产生扬尘。
(6)落实《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建筑工程施工和预拌混凝土生产扬尘污染防治标准(试行)》的有关规定,有效地减少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变电站施工过程严格执行6个100%的规定。
(7)项目实施过程中需按照《施工场地颗粒物排放标准》(DB34/4811-2024)中手工监测或自动监测要求设置颗粒物监测点位。
(五)固体废物
1、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本期间隔扩建工程在变电站站内预留位置建设,变电站站内设置有垃圾收集桶,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依托现有垃圾收集桶,并定期运送至附近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本次间隔扩建仅涉及电气设备基础及相应的电缆沟开挖,产生少量土方均在站内进行回填,无弃方产生。
2、安庆电厂三期安庆四500kV线路工程
本项目输电线路施工期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以及拆除线路产生的废旧导线、塔材。拟采取的环保措施:
(1)输电线路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产生的生活垃圾可纳入当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2)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施工废物料应分类集中堆放,尽可能回收利用,不能回收利用的及时清运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架空线路基础开挖产生的余土分别在各塔基占地范围内就地回填压实、综合利用;塔基施工剥离表土按规范要求集中堆放,施工完毕后用于复垦或植被恢复。
(4)在农田施工时,施工临时占地宜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应将混凝土余料和残渣及时清除。
(5)拆除的线路导线材料及时交由供电公司物资部门进行回收,避免在施工场地周边长期堆放影响植被生长。
(6)塔基基础施工产生的多余土石方及钻渣等余方,施工结束后不在塔基下方堆存,外运用于城市综合利用,避免雨季、汛期因雨水或洪水的冲刷造成余方被冲入河流对水体造成污染。
二、运行期环境影响
(一)电磁环境
1、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次对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来预测分析本次间隔扩建工程运行后对周围电磁环境的影响。
本次评价中选择与安庆四500kV变电站主变容量、出线型式及规模、总平布置相似的滁州横山500kV变电站进行类比分析。类比数据来源为《滁州横山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工频电磁场及噪声现状监测》。
类比监测结果分析:横山500kV变电站各侧围墙处的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为1151.7V/m,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2.110μT,围墙外衰减断面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范围在23.5V/m~75.5V/m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范围在0.071uT~0.247μT之间,监测结果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曝露控制限值,且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随监测点位距变电站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通过对已运行横山500kV变电站的类比检测结果,可以预测本工程安庆四500kV变电间隔扩建工程建成运行后,变电站四周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将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站外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电磁环境也能够满足公众曝露控制限值要求。
2、安庆电厂三期安庆四500kV线路工程
输电线路拟采用类比分析、理论计算的方法对交流输电线路运营期电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与评价。
(1)类比分析
根据本项目500kV输电线路的建设规模、电压等级、容量、架线型式及使用条件等原则,本次评价双回线路类比监测对象选择四川地区已投运的500kV山桃三四线作为类比对象,数据来源于《国网四川成都供电公司超高压运检中心500kV山桃三四线温升改造工程监测报告》。由类比监测结果可知,本项目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可以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的限值要求,并呈现与输电线路距离增加,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值逐渐减小的衰减趋势。
(2)理论计算
根据线路的运行工况(电压等级、电流强度)、架线型式、架设高度、线间距离及导线结构等参数,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HJ24-2020)及其附录推荐的计算模式,计算交流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分析、预测线路投入运行后的电磁环境影响。本工程新建500kV双回线路选择经过居民区时的塔型ZHJ-SZ1进行预测。新建的500kV同塔双回并行段选择最大的塔型SDJ进行预测。经计算结果如下:
本工程新建500kV双回线路经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时,线路导线的最低对地高度应不小于11m,地面1.5m高度处(频率50Hz)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10kV/m的标准限值要求;
本工程新建500kV双回线路经过公众曝露区时,当导线架设高度提高至17m时,线路边导线5m处,距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当导线架设高度提高至18m时,线路边导线5m处,距地面1.5m、4.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当导线架设高度提高至20m时,线路边导线5m处,距地面1.5m、4.5m、7.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当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22m后,线路边导线5m处,距地面1.5m、4.5m、7.5m、10.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4000V/m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本工程新建500kV双回线路并行架设经过耕地、园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养殖水面、道路等场所时,双回并行线路导线对地高度不应小于12m,地面1.5m高度处(频率50Hz)的工频电场强度满足10kV/m的标准限值要求。
本工程新建500kV双回线路并行架设经过公众曝露区时,当导线架设高度提高至18m时,距并行线路外侧边导线5m处,距地面1.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当导线架设高度提高至19m时,距并行线路外侧边导线5m处,距地面1.5m、4.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当导线架设高度提高至21m时,距并行线路外侧边导线5m处,距地面1.5m、4.5m、7.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当提高导线架设高度至23m后,距并行线路外侧边导线5m处,距地面1.5m、4.5m、7.5m、10.5m高度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可满足4kV/m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本工程输电线路采用双回、两条双回并行架设时,边导线外5m范围外的所有预测点的工频磁感应强度均能满足100μT的公众曝露限值要求。
根据本工程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周围环境目标预测计算分析,本期工程运行后周围环境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工频电场强度4000V/m、工频磁感应强度100μT的控制限值要求。
(二)地表水环境
安庆四500kV变电站本期扩建工程不新增工作人员,不新增生活污水量,因此不会对站外水环境产生影响。
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间无废水产生,对沿线水环境无影响。
(三)声环境
1、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
安庆四500kV变电站间隔扩建工程在变电站内预留位置扩建2回500kV出线,本次扩建工程只在原间隔带内安装相应的配电装置设备,不新增主变压器和电抗器等高噪声设备,不增加声污染源设备,对变电站厂界及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声环境无影响,扩建后各变电站厂界及声环境保护目标处噪声将基本维持在现有水平,并满足相应标准的要求。
2、安庆电厂三期安庆四500kV线路工程
为了预测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后的噪声水平,对500kV同塔双回线路运行产生噪声进行了类比监测。
通过类比分析可知,本项目输电线路投运后噪声影响贡献值较低,对评价范围内声环境保护目标影响很小,对当地环境噪声水平不会有明显的改变,故本项目输电线路建成后线路所经过区域的环境噪声仍能维持原有水平,声环境保护目标处仍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标准的限值要求。
(四)固体废物
安庆四500kV变电站内设有垃圾收集箱,站内生活垃圾经收集后定期送入附近的垃圾收集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本期扩建工程不新增工作人员,不新增生活垃圾量。
输电线路运行期无固体废物产生。
声明:本站所使用的图片文字等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共享平台,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如有侵权或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